孩子如果处于学习的关键时刻的话,比如初三或者高三时期,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,一不注意,就容易出现问题,所以家长一定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与疏导。
1、关心孩子
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,多和孩子交谈,拉近与孩子的距离,从解决矛盾着手,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。
2、一定要保密
孩子的心理疏导一定要保密,不要把这件事说给任何人听,否则会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。如果孩子知道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心理有问题的话,孩子会变得自卑,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。
3、提高承受力
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,培养孩子好的性格。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、电影、电视的某些片段,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,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,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,发展心理平衡感,增强心理承受力。
4、正确引导
家长刚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,要及时关注孩子,给孩子正确的引导,不要等问题出现以后再后悔莫及。
孩子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
1、爱抱怨
有时候孩子会对生活中许多许多存在不满,所以孩子可能就会抱怨喋喋不休、满腹牢骚,嘴巴不停想向家长表达负面的思想,如果家长不加以制止,会让孩子情绪变得阴晴不定,让孩子幸福感大打折扣,甚至会充满了伤心、不满、焦虑等。
2、郁郁寡欢
郁郁寡欢的孩子容易多愁善感,这样的孩子的大脑长期处于敏感、紧张中,那么大脑神经就会兴奋或压抑失调,使得孩子情绪化严重。而且容易郁郁寡欢的孩子总是无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、变得严重地不堪一击。
3、变得多疑
孩子慢慢地长大,也会滋生出一些敏感多疑的细胞成长,变得疑心越来越重,会担心家长不信任,老师不信任,同学不信任等等。
4、骄傲浮躁
骄傲、浮躁都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,往往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总是总以为是,究其原因就是很多孩子被家长宠的飘飘然,所以这样的孩子容不得一点批评,更听不得一点是非。
初中和高中都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阶段,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,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环境下,就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,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,走出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