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幼的孩子,很多会出现咬人这样的行为,这个阶段孩子语言技能有限,有时需要表达需求、表达如愤怒、沮丧、甚至是快乐等比较强烈的情绪时,情急之下,会通过咬人来表达。那么,咬人的孩子怎么教育他呢?
其实,孩子咬人、打人都是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,家长要先了解清楚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,才能知道怎么做。
孩子咬人的原因
一、探索世界的方式
对于两岁左右的宝宝来说,口和手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,你觉得他们是在咬人、打人,但他们却意识不到自身行为出了错。
宝宝在学说话时,很喜欢把能抓到的器材放到口中,固然也包括其他小朋友的胳膊或手,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。
二、缺少语言表达的能力
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,对两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。
也正因为如此,孩子没法和他人确立有效的沟通,于是他选择咬人或打人来宣泄自己的不满。
三、自卫的本能
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,可能是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和玩具,或者有人先打了他,再或者是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。
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凌,他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利益,这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。
四、自我意识的建立
孩子在两三岁时,自我意识开始萌发,事事都是“我”字当头,凡不合我意的,我都不要,于是动手“排除”我不喜欢的东西,就成了“打”。
五、希望获得关注
在孩子做好事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,而他又很希望被注意,得不到注意时,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来引起注意。
六、需求得不到满足
有些孩子会通过比较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,如果他曾经这样做,家长满足了他,他就会认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一而再再而三地做。
有些孩子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,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,他又不会正确地表达“要”,于是就打人。
咬人的孩子怎么教育他
第一、家长要教育孩子,让孩子认识到咬人属于坏习惯,会造成对别人的伤害,咬人的做法是不正确的,孩子要坚决改正。
第二、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,因为有的孩子之所以出现咬人的情况,是不懂得怎样去表达。所以,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方式,而不是通过简单的咬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。
第三、要给孩子树立典型的模仿对象,让孩子多模仿表现好的孩子的行为表现,从而让孩子通过模仿而有所提高。
第四、家长要进行适当的奖惩措施。如果孩子表现比较好,要及时给予鼓励;孩子表现得非常差,要适当进行惩罚。
孩子咬人的行为,家长发现要尽早的制止,不要让他养成习惯,对孩子自己对别人都不好。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,离不开家长的细心教导,我们要在适当的时机,给予适当的指引。